翻看一些老照片,人人顶着一头浓密秀发,理发最常听到的话就是「给我打薄点」。
我们呢,养护产品越来越多,头发却不如老一辈了,白头发早早长出来,头发大把掉,枯黄易断,到了夏天,头发还特别油……
养生在日常,伤头发也在日常,这4个最伤头发却常被忽视的行为,看看你中了几个?
一、熬夜耗气血,也把头发熬走了
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:熬夜之后去洗头,掉 发变多,头发也变得没有光泽。
「人卧则血归于肝」,充足而优质的睡眠,是肝血滋养全身(包括头发)的关键时间。
如果你熬夜,不光是醒着,还玩命用眼,调动肝血(目受血则视),慢慢入不敷出,肝血越来越少。
身体为了活命,先要保住关键脏腑,供养头发的营养就少了。发为血之余,肝血不足时,头发得不到充 分滋养,就会干枯、易断、直到彻底掉了。
持续的熬夜,就会伤肾(肾其华在发),肾精不足则头发失去根基,不只是干枯,还会发质细软、根本性的失去毛囊, 发际线后移。
我的朋友早睡一阵子后,肉眼可见的头发多了。
从睡眠入手,不只是养护头发,你的皮肤,你的心情,身材,都受益!记得:晚上11点前入睡(子时胆经当令,丑时肝经当令,这两个时段入睡最养肝血);
我给自己买了一个只有0.5米手机充电线,这样睡前真的无法玩手机了,少了屏幕对眼睛和肝血的消耗,睡觉也快了。
二、吃太油——头发「油上加油」
你也是这样吗?没有胃口时吃重口味,心情不好时吃甜食,缓解压力时吃辛辣……这些油腻甜辣,会让脾胃很辛苦,(夏天脾胃本就比秋冬要弱)它运化不动了,就变成湿热和痰湿,堆积在身体中。
身体里的湿热不会凭空消失,他会往上跑,「上蒸」到头皮,让油脂分泌旺盛,头发像“裹了层油膜”。
少一点甜腻重口,火锅烧烤甜品等,避免给油腻提供养料。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:薏米,赤小豆,冬瓜,茯苓,白扁豆,让自己的小脸和头发一起清爽。
我特别喜欢茯苓。利水渗湿的品,并非都能化痰,而茯苓可以,这是它特殊的地方。茯苓块不容易溶于水,需要煮就久泡,简单就用茯苓粉。如果你是因为湿气重掉头发,可以试试岳美中的的食疗方,一味茯苓饮:
我自己用茯苓粉煮水,会加点豆浆,直接当早餐,多煮一会儿,茯苓粉吸满了水就会变得柔和细腻!
三、只梳头发,不梳头皮
如果你梳头只梳头发,梳开之后,就匆匆出门,看似简单省事,却忽略了头皮——这才是头发健康的「土壤」。
我们头部有很多穴位和经络通过,有督脉、膀胱经、胆经,此外还有肝经经过头部侧面。如果只梳发丝不梳头皮 ,反而会让气血“堵”在头皮表层,无法滋养毛囊。
本来一个毛囊可以长出很多根头发,现在只能长出1根了。还可能被代谢出来的油脂垃圾堵住,变得油腻腻的。
每天梳头,可疏通全身阳经,畅达全身阳气、同时疏通肝胆经,帮助一天的生 发。气血流畅,头发可以得到更多的滋养,长期坚持,白发可以变黑,掉发可以长新发。
我们这样梳头:从额头发际线→头顶→后脑勺→两侧,覆盖整个头皮;每个线路梳20~30下,梳完你就会感觉头脑发热,甚至脸上都热起来,这说明气血通了,往上走了。
有时候你也会感觉梳完,反而出油更多了,没关系,是身体在排垃圾,坚持一段时间,出油就会逐渐变少。
四、马尾扎的太紧,让发根变枯萎
很多女孩会把马尾扎得很紧,看似清爽,可能成为发际线的隐形杀手。
头发生长依赖气血。紧扎头发,持续牵拉发根,压迫经络气血运行,气血不畅,则毛囊失养,气血没法去濡养发根,头发自然无法健康生长,甚至脱落。特别是太阳穴上方的头发,与胆经、胃经循行密切相关。
日常办公一坐就是一天,气血循环已经比较慢了,还要思考工作,大脑又耗走一部分气血,就不要再欺负小小的头皮啦!
扎头发时,请你感受一下你的头皮,不要有紧绷感,我们都活得太紧张,有时候紧绷着也不自知。扎马尾时以:「能轻松插入一根手指」为宜,避免过紧。
偶尔也可以披散下来,特别是在空调房间,披散的头发,刚好遮住我们背后的风池穴,风府穴,不容易被冷风吹,比戴个小丝巾防护得还要好。
晚上睡觉一定要松开头发,有时候,睡不好,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和头皮不够放松。你的发圈,就像是文胸一样,只有解开它的那一刻,才意识到,曾经有多么束缚,以及此刻有多么放松!
生活的松弛感,从松解你的头发开始吧!
你有什么养护头发的心得吗?欢迎留言分享一下!